据新华社报道,近年来,奥利司他类药品虚假广告在短视频平台泛滥。一些视频制作者以夸张的故事情节,不顾“减少热量摄入,控制体重”的药理作用,不顾药品说明书上的多项副作用警告,肆意宣传其“瘦脸瘦腿瘦肚子”“一盒见效”“完全无副作用”等,甚至有人打出“中华...”的旗号,引发网民反感。
有人发现,同样是奥利司他,在电视和短视频平台的广告风格截然不同:电视上,规范平实;短视频上,肆意大胆,虚假宣传。
药品宣传有严格的法律规定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》明确规定,药品广告应当经广告主所在地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广告审查机关批准;药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、合法,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药品说明书为准,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。
多年前,药品虚假、夸张宣传在各大电视台时常出现。不过,随着各部门的集中整治,虚假广告逐步淡出电视领域。但是,受利益驱动,虚假广告又在新的监管盲区露头。
这几年,短视频十分火爆,成了各行各业风口,却也成了虚假广告的窗口。记者浏览网络虚假广告,又找到多年前县级电视台药品广告的感觉:千篇一律的情节、演员夸张的表演、不顾事实的吹嘘——还是熟悉的配方,还是熟悉的味道。
客观说,近年来红火起来的短视频平台为群众的娱乐休闲、商家销售宣传等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。但是,生机勃勃与良莠不齐并存,面对海量的视频,平台、相关部门的责任要真正落到实处。
对于短视频虚假广告,相关监管不能缺位。一些虚假宣传视频的点击量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,视频下面就有网民留言批评。如何借助网民的“眼睛”及时发现虚假广告,形成良性互动,是平台需要认真琢磨的。
有..认为,面对新环境,相关部门要持续参考实际案例完善法律体系,进一步规范电商平台销售细节,尽量不给不良商家留下“钻空子”的机会。比如,可以实行短视频虚假广告“黑名单”制度,将一些肆意进行虚假宣传且屡犯不改的主播“拉黑”,从而起到警示作用。
相关监管部门还要跟上短视频的发展形势,注重借助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力量,重新思考新的监管方式、手段。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思维问题。只有告别人海战术,拥抱新科技,执法者才能跑赢违法者。
文章转载自“人民网”,如有侵权,请联系客服QQ747146668进行删除!